倾情铺就夕阳梦
——城固县中心敬老院加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纪实
“房子宽敞明亮,被褥铺盖齐全,食堂饭菜可口,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这些孤寡老人还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!”居住在城固县中心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向忠诚激动地说。城固县中心敬老院坚持以院民为本、为院民解困、为院民服务的宗旨,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,不断改善居住环境、加强内部管理、提升服务水平,为五保老人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,敬老院先后被授予“省级二星级敬老院”“市级文明单位”、“市级园林单位”“市级敬老文明号”称号和县级“平安单位标兵”、“人民满意基层单位”等荣誉。
强化管理确保规范运行
城固县中心敬老院属5.12地震灾害恢复重建项目,是政府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,下设六个区域敬老院,承担着全县980多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职能。自2012年12月开院以来,通过健全制度、强化学习等手段,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。建全规章制度,完善管理体系。为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,建立了“一委三部五组”组织管理体系实行院务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,制定管理人员岗位职责、值班制度、炊事员岗位职责、敬老院老人管理规定、食堂管理制度、请销假等制度,以制度管人管事,确保各项工作顺利高效进行。对职工的工作实行一月一测评,把考核结果与年终评优树模挂钩,真正把品德好、有能力、真心干的同志选配到重要岗位上来。充分发挥院民自治,院民互助,每个房间推选舍长,每层楼推选楼长,让院民参与院内工作。加强学习培训,提高护理技能。经常性的开展养老护理知识学习,通过集中学习、个人自学、外出培训、组织考试等多种形式,先后有100多人参加了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组织的护理员培训,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,并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监督,打造一流的服务队伍。强化教育引导,做好卫生清洁。食堂办理卫生许可证,工作人员持卫生健康证上岗,每年为供养人员和炊事员进行体检,同时明确专人定期对公共场所与居室进行消毒,减少疾病和进行感染控制;厨房、餐厅分设,生、熟食分室处理,配有餐桌、椅、洗碗池、换气扇、电冰箱,消毒柜,食物储藏配有防蝇、防鼠设备;院内卫生实行自我管理,房间卫生一般由自己负责,每天保证清洁卫生,物品摆放整齐。每天由值班管理人员对所有卫生区和每个房间进行集中检查,每周不定期由院长带队开展集中检查。严格安全管理,做到防患未然。制定安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,安装覆盖全院的监控设备,定期更换消防器材,广泛宣传防火、防盗、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,每季度组织院民开展安全应急演练,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和门卫管理制度,院民外出需向管理人员请假,经批准许后可放人出行,并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回院。坚决杜绝院民单独外出,确需外出,安排专人陪同或监护人接送,防止离院走失和在外出期间出现意外事故。建立个人档案,优化信息管理。建立健全院民个人信息供养档案,完善个人相关信息,做到一人一档、专柜存放管理,供养档案包括供养协议、五保审批表册、各种证件和健康档案等。
细化措施提升服务水平
为让老人住得舒馨、过得开心,该院始终把提供优质的服务放在首位,根据老年人的生理、心理状况,细心照料。做到膳食营养搭配。根据院民生活及身体需要制定食谱,晕素合理搭配,适时调整饭菜花样,每周制定菜谱,保证营养。在采购、烹饪、切配三个环节上严格把关,对她们的碗筷做到每餐消毒,48小时食品留样,让其吃的放心。加强生活起居服务。按季节给院民配备新衣及床上用品。每年添置新的夏装不少于两套,冬装不少于一套,棉袄、大衣、保暖衣、单鞋、棉鞋一应俱全,保证每位院民有三床被子,床上有床垫。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制,被褥每月换洗一次,衣服每周换洗两次,每半月由工作人员为他们修剪头发一次,每周洗澡两次,并适时为他们修剪指甲。对于行动不便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,工作人员每天负责为其喂饭,喂水,洗脸和擦身。不定时对院民房间喷消毒剂,空气清新剂等,防蚊、防蝇,减少疾病,每月发零用钱,活动室配有扑克、象棋、电视等供老人娱乐。定期开展心理辅导。针对院民生活及心理特点,单位在人员配备上专门招聘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工作人员,定期与院民开展谈心谈话,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和思想动态,对有心理问题的及时进行疏导。同时对临终老人进行关怀,工作人员陪伴左右进行心理安慰,并通知亲属进行临终前慰问。落实医疗卫生保障。院内设立专门医务室,配备医疗器材1.2万元,投资1.8万元购买了保健康复器材,建立保健康复室,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和指导使用,构建医疗救助平台,扩大“一站式”医疗救助服务体系,和县中医院签订服务协议,每周四县中医院主治医生来院亲自坐诊看病,重病需要住院的及时送县中医院进行住院治疗,真正做到院民小病不出门治疗,大病及时送医院治疗的服务体系。狠抓全院基础设施。通过多方筹措资金、沟通协调,先后投入57.8万元,改造旧仓库660平米建设成院民运动活动场所;投入25多万对院内餐厅及附属楼的屋顶防水进行工程改造;投入10.1万元新建立特殊护理专区,共计床位20张;投入185万元,实施院民自动喷淋系统安装工程;投入70万元解决院民集中供暖工程;投入260多万元新建立区域院集中供暖设施设备改造工程;投入925多万元新建立区域院消防改造工程;投入20万,完成光荣院维修改造工程。基础设施的建设,大大改善了老人的居住环境。
搭建载体丰富精神生活
该院在满足老人们物资需求的同时,通过搭建平台、丰富载体,不断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。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。购置全套室外健身器材,利用三八妇女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、春节等节日,邀请社会团体、单位部门的文艺工作者,来院开展文艺演出、书画展览、电影放映等活动。每天开展形式不同的活动,周一组织院民打扫卫生,周二上文化吸,周三开展文体娱乐活动,周五由工作人员带领院民外出散步,并不定期到周边养老院参观学习,周六周日组织院民洗澡。每月集中时间给院民过集体生日,增强院民间的友谊,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。开展“五好院民”评选表彰。每月开展一次“五好院民”评选活动,对遵守院民守则、团结友爱、热心帮助他人、热爱劳动、干净卫生的院民进行表彰奖励,调动他们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提高的积极性,同时号召其他院民向先进学习,努力形成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。开展讲座培训。积极邀请老年学会、县委党校、公安消防、县妇联等单位和团体的专业人士来院讲授老年人权益保护、心理辅导、法律讲座、交通法规、消防安全等知识。与驻军、学校等单位加强联系,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。开展“牵红线喜结连理”活动。工作人员通过细心留意院民之间的日常生活,选择感情融洽、心灵相通的老人作为撮合的对象。在取得老人同意下,为其办理结婚仪式,先后为四对老人办理登记结婚并举行结婚仪式,真正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。
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。我们将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时刻铭记习总书记的“三个聚焦”,全心全意打造“环境像公园一样、服务像航空一样、房间像宾馆一样”的“阳光家园”,让尊老、敬老、爱老的中华优秀传统和文明之风薪火相传,永不停息。(县中心敬老院 肖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