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试点县

张爱民

  • 发布日期:2020-04-22 14:58
  • 来源:
  • 字体大小:
  • 打印:

1587884252313014843.jpg

张爱民,男,1958年12月生,汉族,中共党员,现任城固县桔园镇刘家营村党支部书记。

1984年担任该村主要干部后,三十多年如一日,埋头苦干,勇于担当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抢抓机遇、促发展,带领刘家营村干群艰苦创业,大力发展柑桔产业、依托柑桔产业发展生态观光及村民精神文明建设,使刘家营村经济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村容村貌、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,把一个贫穷落后村建成了全市的红旗样板村。他先后荣获汉中市十佳新闻人物荣誉称号、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,并多次被评为城固县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。刘家营村在他的带领下,先后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、中国美丽田园、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。

昔日荒山野岭,今朝果树满山

刘家营村地处丘陵,土地瘠薄,种粮产量低,遇到干旱有种无收,村民常常为吃不饱肚子犯愁,因此广为流传一句话“不拧草绳不得活”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刘家营村群众靠收割秦岭南坡龙须草拧草绳换钱度日,生活极度贫困,村集体经济赤字近10万元,加之村情民意复杂,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,谁也不愿意干。1984年,高中毕业后不久的张爱民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,面对人均不足1亩耕地的村情,他把群众致富的希望放在长满龙须草的荒坡上,为消除群众疑虑,他带头引进发展柑桔产业,第三年就初见成效,激发了群众栽植柑桔的热情,不到十年时间全村1725亩长满龙须草的坡地全成了绿油油的柑橘林。柑桔产业发展起来了,面对大多数农民缺技术,他又四处奔波,连续多年聘请市、县农业科技人员到村上为群众做技术培训,让大多数群众熟练掌握了柑桔生产技术。他本人更是带头不断引进新品种,应用新技术,为群众做好示范引导,不断提升柑桔品质。目前该村年产柑桔5000吨、产值1000多万元,仅此一项全村群众人均增收7400多元。2007年作为村支书的张爱民同志不满足现状,借助政府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,积极探索,对照中央农村政策,依托柑桔产业及桔园深厚的文化底蕴,加之优美的自然风光,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,拉长了产业链,促进了柑橘的销售。截至2017年底刘家营村人均纯收入已由1984年的不足300元提高到15000元,增长了50倍,去年刘家村被确定为城固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,面对项目建设要求,他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思考,并外出走访,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,结合本村实际,成功的办成了两个村办企业,当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万,被市财政局综改办确定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示范村,村集体积累达到280万元,实现了农民的二次增收。

建设美丽家园,蜕变村容村貌

“人活着要讲究质量,钱袋鼓了不算啥,我们要和城里人过的一样!”2005年,张爱民在村容环境整治大会上郑重宣布,此后他带领村干部邀请技术人员做规划,上上下下积极争取项目,先后改造了自来水管网、整治了村内下水道、拓宽硬化了村内两条道路、实施了电网改造、安装路灯150盏、建成了村级文化室和标准化篮球场、建设了农村规范化卫生室、建设休闲广场3处、拓宽硬化了田间旅游观光路18公里、建农家宾馆12户、栽植风景苗木2300多棵、修建花坛8处,绘制民俗文化墙1200多平方米,2011年又配合景区修建了占地53亩的魁星园,总投资近3000万元。与此同时,他积极组织开展“星级文明户”“最美家庭”“好公婆”“好儿媳”评选表彰活动,树立善行义举榜,开展道德讲堂,积极培育乡贤,号召村民学乡贤、颂乡贤、争当乡贤,不断弘扬正气,正村风,树民风,采取各种形式,不断加强群众教育,提升村民综合素质。2018年村上决定再次对中心村实施美丽乡村二次提升,进行全面打造,实施了白改黑,其他建设也进行了全面提升。如今走进刘家营村,看到的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村民精神面貌、幸福指数明显提高,政通人和,闻到的是掺合着花香的清新空气,看到的是满山翠绿的柑橘树和一排排崭新的民房,听到的是群众劳作和丰收交易的欢声笑语,让不少到此旅游的城市人羡慕不已、流连忘返,实现了城乡文化的交融发展,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。

工作以身作则,倾心为民解忧

农村出身的张爱民质朴憨厚,“做实在人、干实在事”是他在干部会讲的最多的一句话,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。2008年村上修建停车场时,花砖按要求要进行钻空栽植植被,但部分孔未钻透,由于工期紧工作量大,工地负责人塞给他一个红包让通融通融,被他严词拒绝后,还特意检查了钻孔的质量。张爱民同志一贯作风严谨,要求别人做到的,自己模范执行,要求别人不做的,自己坚决不碰。在农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养两三个孩子司空见惯,为带头贯彻计划生育政策,他硬是说服了父亲和妻子,至今只养了一个孩子,头要带,村上的事要办好,对家庭也是非常负责任,不管他有多忙,对父母的孝敬始终不以忙为借口,该尽孝的尽孝,该尽忠的尽忠,因他弟弟是残疾人,无能力赡养老人,更谈不上安葬,他从不计较得失,主动承担起父母的赡养与安葬,也没有责怪过自已的兄弟,为此给全村带了一个好头,人们都称赞他是大孝子;对待儿孙,他并不以为自己是长辈,既要言传身教,又要悉心关照,因此家庭和睦,其乐融融,让人羡慕。对待贫困老百姓,他倍加关心,每年再忙他都抽出几个时段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,特别是老党员、老干部,他更加重视,每月开会时,第一件事就是向各村民小组长了解各组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,做到心中有数,在诸多党的优惠政策面前,特别是扶贫攻坚期间,每项惠民政策都要逐一经过民主评议,落实到户,让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。为了不断适应形势,全面做好村上工作,克服年龄大等诸多不利因素,仍坚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,努力提高工作能力,工作上他坚持发扬民主,用制度管人管事,凡属村级重大事项坚持执行“听证制度”及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程序,进行民主决策,做到了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。张爱民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甘于奉献,勇于担当,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碰撞时,他首先想到的是舍小家、顾大家,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。2006年他的一名亲戚请他帮忙做生意,承诺年薪15万,可当时村上正在硬化道路、处理污水沟、修建休闲广场,一摊子事谁负责?权衡再三,他婉言回绝,为此妻子还埋怨了他多年。

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年,张爱民同志三十年扎根农村,情系群众把为村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,他的无私付出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衷心拥护,在多次选举中,他都以全票当选,年年被组织评为各类先进。